• 09-10學年機械學院本科教學校內評估報告

    索取號🧑‍🦯‍➡️:G007-0202004-2013-0056發布時間🧗‍♂️:2013-10-24瀏覽次數👋:708

    2009-2010學年本科教學校內評估報告

                --機械學院本科教學工作評估情況報告

    校教學評估專家組成員

    組長:王傳銘

    成員:李恩光、薛金秋🦀👨、陳貴齡、邵暉、遲雪琳、蘇慧娥、魏鵬霄、李順良🛹、林美玟。

    教學評估過程概況

    根據教務處教函2009年39號通知“關於2009年度恒行3平台本科教學工作校內隨機評估的通知”的要求,陳田初副校長,教務處吳良處長★、瞿斌副處長與校教學評估專家組分別於2009年12月8、9日對機械學院進行本科教學工作評估😨。(聽課檢查預先在10月下旬開始🚵🏻‍♀️,歷時一個多月)

    這次評估內容和活動主要涉及🌙:①課堂教學質量、實驗課程教學質量和實驗室建設情況;②試卷質量👷🏼‍♂️;③畢業設計(論文)質量🍐🚴;④教師座談會👩🏽‍🎓;⑤學生座談會等。

    首先,由瞿斌副處長提出這次隨機教學評估工作的要求和日程,接著由學院領導為評估專家介紹了“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工作匯報”,闡明了:①學院辦學定位;②學院概況;③師資隊伍建設;④人才培養與教學改革;⑤教學管理與質量監控👃🏻🦪;⑥學科建設與教學發展和教學成果等🐞。

    在評估專家組成員調研結束與院領導交流後,12月14日學院又提供了“恒行3平台機械工程學院本科教學任務安排試行管理辦法”(討論稿)和有關教學基層組織成立、上課任務分配和機械工程與自動化方向的專業分流等的情況匯報。由此,給評估專家組的評估工作提供了更多教學管理動態信息,也提出來了更高的要求。

    一🧑‍🧑‍🧒🎉、課堂教學質量方面

    課堂教學是教師傳授知識技術、學生學習的主要環節🧵,因此,這是教學評估的重要組成部分🧑🏻‍🍼。

    機械學院是我校歷史長,師資充實,基礎好🚏,享有盛譽的老學院。在師資培養和教學法研究等方面都有一套傳承經驗和具體措施,因此專家們在聽課中以期有所發現。

    這次隨機教學評估工作中,十位評估專家在一個月內,共聽了20門課,50人次(另有2次因臨時外聘專家作“專題講座”🤲🏿,不列入)🔶。

    根據評估專家們的聽課記錄🤷🏿‍♂️,評估從“表達”、“信息量”🚶🏻‍♀️‍➡️、“重點”🧑‍🧒‍🧒、“互動”、“教學安排”、“課堂氣氛”、“學生聽課集中度”、“對學生紀律教育”、“PPT、”“板書”💂🏻‍♀️、“教材”以及其他動態等方面加以分析。

    值得關註的是:

    1.在隨機聽取的20門課程中,計有⑴機械製造技術基礎,⑵機械設計🐦‍⬛,⑶機械基礎實驗💂🏼‍♂️,⑷畫法幾何與工程製圖,⑸工程設計製圖🏄🏿‍♂️,⑹機電控製系統👨🏼,⑺材料成型技術基礎👩🏽‍🍼🧑🏿‍🦲,⑻液壓與氣動技術,⑼產品設計🧑‍🏭😎,⑽設計速寫🦻🏿,⑾項目建設與研究等11門課程列為“優等”教學水平,占了半數以上。且其中有些課程,如畫法幾何與工程製圖、工程設計製圖、機械設計等課程的任課老師被評為優等,這些老師對本門課程知識技術掌握的深廣度和教授學生的教學方法都有高水平的發揮💆‍♀️,從而取得了好的課堂效果和氣氛,他們在“表達”🧑‍🚒、“重點”和“互動”等方面,以及巧用PPT方面也值得關註👫。

    這些都反映出機械學院在本科課堂教學中,傳承了學院的傳統教學精神和方法,並不斷發展教學中堅力量🎅🏽。

    2.對青年教師上課“基本功”的培養與引導⚱️,應引起高度重視。教師不同於科研工作者,還應學會如何教會學生𓀌,學會引導學生和啟發學生的整套教學方法👩🏼‍💻。抽查中也看到有的教師進行“直灌式”教學,出現“平鋪直敘”☎、“滿堂灌”🫐,不關註學生的反響等現象,尤其是過分地照“PPT”講解現象。啟發式和互動教學在課堂上並不多見,沒有營造出高校課堂應有的教學氣氛。也有專家對個別專業課程的講解內容提出“欠確切”的意見,因此建議教師下到生產第一線去學習👦🏽,“先做學生再做老師”的補課方式是可取的。工程專業脫離了生產實踐,則課堂內容不可能引發學生對專業的熱愛🧔🏿‍♂️,致使畢業班學生在畢業論文、畢業設計的教學環節中難有創意🔕🎆,似在意料之中。

    3.據初步了解😷,學院教師開課以“單幹”方式較多。沒有利用“組”、“室”集體備課優勢。如“工程設計製圖”這一門課計有九位老師開講,雖然同樣一門課,對不同專業會有不同的特色要求,但共性部分畢竟占大部分,如能集體備課則優勢是明擺著的🧑🏿‍🎤,對備課💂🏼、上課、試卷命題和批閱等教學環節的質量提高都是有利的👩‍🦽。在2009年我校青年教師多媒體講課比賽中🧐,學院於海燕老師獲優勝獎🧑‍🎨👮,她在教學集體中與其他老師互相學習🧔🏻‍♀️,交流提高,就是一個很好的事例。這就涉及到這些教學活動應由哪一個教學組織來抓的問題,其中也包括老教師指導青年教師的問題👨🏽‍🎤。評估專家組認為,一切都要從提高整體教學水平和質量出發,重視對教學法的研究,這應成為一個教學的製度並嚴格執行🤹🏻‍♀️。

    4.PPT和板書的有機結合🕴🏼🌩,應力求最優化的教學效果,力戒對PPT的“依賴性”而丟失了教師應有的“本色”👩🏼‍⚕️。有些課的PPT速度快得使學生來不及思考🖥,更談不上記筆記。相反🔱,有時應采用Slow motion為佳。

    5.開設的課目中只有一門“織造機械設計”課是涉及“紡織機械”的🔌,且選修的人數不是很多,與機械學院的定位——“紡織機械和先進製造技術特色”似不相稱。“大紡織”的機械設備很多,學院應有自編的整套專業機械叢書,以適應學生選課和學習🧗🏼‍♂️🧔🏿‍♂️,也有利於畢業班學生進行畢業設計與畢業論文時選題。授課老師應深入生產第一線,理論聯系生產實際,才可引導學生對“大紡織”機械的興趣🧑🏿‍🍼。辦特色要有相應的教學環境。

    6.教師對課堂紀律應從嚴🗑,敢抓,說理引導。有的教師對學生缺席、遲到🐝、早退等現象不聞不問是不對的。重讀生的缺席現象尤為凸出,有的教師在課堂上雖指出來,可缺席的重讀生不在🌦,效果不大🌻,應考慮方式方法🪣。點名製度要講究實效,如經常以提問方式來啟示學生,使學生聽課思想集中,可杜絕玩手機、打瞌睡等不良現象🧑🏿‍🌾。

    二🛍️、試卷抽閱方面

    抽閱試卷共39份,其中3️⃣,閉卷試卷32份🙂‍↕️,課程設計2份,大作業2份🙎🏼‍♀️,寫體會1份,工業設計史(一道題)1份💁🏻‍♀️,以及期末考核1份🏃‍♀️‍➡️🤫。

    1.肯定之處🥜👊🏽:

    (1)學院對試卷工作管理有序👸🏻,對專家隨機抽閱的試卷,能在短時間內迅速提供。每份試卷都按規定附有標準答案和評分標準,以及考試成績分析表,並整齊地裝訂成冊◽️。

    (2)多數試卷命題規範,難易適中,有些題目並能緊密聯系實際,覆蓋面廣。

    (3)很多教師批改試卷認真,有的試卷由3位教師共同批閱😕,有的試卷是教、改分開,有利於評分的公正。

    (4)非閉卷考試的課程設計、期末考核、作業類形式的考試,能列出明確、具體的評分標準。如“計算機三維設計與製圖”💂,由任課的幾位教師共同製訂了評分標準🕵🏻,以及平時成績和考試成績的比例。

    (5)多數教師能認真填寫“考試成績分析表”🦸,有的教師分析較詳細, 如於海燕老師;有的教師對影響成績的原因作了分析,如吳良老師;有的教師提出針對性改進的具體意見,如周虎老師。

    2.需註意、探討和改進的地方🥥:

    (1)命題方面:

    ①選擇題作為機械課程的試題,且占35分,不盡合理,因為可以猜。如“液壓與氣動技術”↖️。

    ②有的題量少、內容偏簡單,如:“工業設計史”只有一道題🪸🏃🏻;“造型材料與成型工藝”題量太少,過於簡單🧎🏻‍♀️。

    ③有的試題如齒輪工作圖,缺齒輪精度等級🛋🚴🏽‍♂️。

    ④有的試題名字解釋或多項選擇🚴🏿‍♂️,占分較重,不盡合理🦸🏻‍♂️。

    ⑤一份課程設計封面的題目有三種寫法🙆,項目名稱不統一。

    ⑥《先進製造技術概論》中選擇題10題共15分,但試題小編號中只有“1👱🏿‍♀️、2、3👩🏽‍🦱🌟、4、7、8、9、10”,實際只有8題,評分就有了隨意性🔙。

    ⑦有的試題分量和難度不算大𓀓,卻增加了附加題。

    (2)有的試卷冊中的材料不全🤌🏼:

    ①缺標準答案或評分標準太粗🐒,或評分標準不明確。

    ②有的所附標準答案與試卷不相匹配,如“工業設計製圖”。

    ③成績表或成績分析表缺教師簽名。

    ④有的評分標準全部題目相加只有93分🤽🏿‍♀️♎️,而不是100分,如“液壓與氣動技術”;另有一份試卷各題總分相加只有99分。

    (3)批閱方面👊🏻:

    ①卷面不整齊,采用符號不規範(有的用加分🧶、有的用減分)。

    ②得分框中不填寫分數⛅️,或得分框中雖填寫了分數而題目旁無分數;每題得分未寫明。

    ③錯和對的符號使用不統一,有的試卷甚至無批改痕跡。

    ④分數塗改較多🧖🏽‍♂️,有的甚至全部試卷都有改動🐥;且改動處無教師簽名。

    ⑤批改用筆不規範,有的用鉛筆;有的用了三種顏色的筆批改;有的批改筆的顏色、粗細和學生答題用筆全一樣✵😁。

    (4)分數計算有不少錯誤:

    《機械原理》“王同學”的試卷:第七題,滿分14分✴️,給了16分;“馬同學”的分數加錯:73+4=78。

    《材料成型技術基礎》“嚴同學”的試卷🤮:總分98+6=100。

    《機械製造技術基礎》抽到的6份試卷中都差1~2分👲。

    《材料成型技術基礎》兩附加題共10分❤️‍,“趙同學”只做了一題,得了滿分10分🤛🏿,總分93應為88。

    《數控技術與系統》成績記錄單上“許同學”總分96.5,實為86.5👩🏼‍🦱🦁,屬加錯分🔨,塗改後又沒有在成績記錄單上給予更正🤽。

    (5)學生答題質量🏋🏿‍♀️:

    ①作圖題錯誤多,反映平時缺少練習🏕,如《畫法幾何及工程製圖》👆🏼。

    ②部分學生答題字跡潦草,卷面不夠整潔。

    ③有的題目屬基礎知識並不難🛒,甚至是書上的,但仍有較多學生做錯。

    ④專業課程設計(機製方向)圖紙質量很差👮🏿‍♀️,很多圖紙只有尺寸沒有技術要求,線條粗細不分,尺寸標註不符合標準,製圖框無簽名,更有將名稱寫錯🕵🏼‍♀️,如學生王同學將裝配圖寫成零件圖“角板”。

    ⑤有學生的作業中夾帶了另一學生的圖紙💫,何故☆?

    (6)成績分析表填寫方面:

    ①空白較多:尤其是“存在問題”與“改進措施”欄空白較多,或寫個“無”。

    ②不夠認真♎️:存在問題推在“課時少”、“沒時間實踐”、“教材問題”、“學生無興趣”、“找工作分散精力”等,深層次原因分析較少。

    ③責任性差:有的課程不及格率達40%、50%🕴🏼,也不作分析,有的只填寫“結果在預想範圍之內”🧟‍♀️,未從教師方面進行原因分析。

    ④填寫有誤:不及格人數17人填寫了16人;《機原機零》填選課人數326人,考試總人數320人,但按表中卷面成績統計相加人數只有153人。

    ⑤要求太低:留學生《工程設計製圖》課程的考試,教師分析認為“考試內容涵蓋本課程應掌握的基本知識↘️,難度中等,考試成績正常”,但從卷面看🍥,試題較容易🙋🏼,評分較松♨️,尚未達到應掌握的基本知識🧑🏿‍⚕️🧨。

    ⑥有錯別字🤟🏼:如“實驗”寫成“試驗”,“指導”寫成“知道”。

    ⑦對“考試方式”一欄寫上未填寫,且不是個例。

    三、畢業設計(論文)抽查方面

    本次評估共抽查了學院兩個專業畢業設計(論文)36份😍,其中《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專業21份😺、《工業設計》專業15份;共涉及到指導教師有《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專業16人🕴🏼、《工業設計》專業9人🚵🏼‍♀️。

    從總體上看,學院的檔案管理非常規範,畢業設計(論文)資料都能按學生的學號順序整齊排列🧛🏻🦢,儲存的資料櫃上標識鮮明,索取和查閱非常方便🧔🏿、準確。在每個學生的畢業設計(論文)資料袋上都寫明袋中所含內容的明細項目🙍🏽。尤其是每個學生都有比較詳細的畢業設計(論文)工作日記,該材料能夠比較客觀地反映學生實施畢業設計(論文)的過程,值得其他未執行此措施的專業學習。

    提請學院要註意的問題主要有🌮:

    1.規範化問題⬛️:

    有的課題開題報告題目與論文題目名稱不一樣,有的課題任務書文字很不通順👼🏿,有的任務書把“明確畢業設計任務與目標”這樣的文字也寫在畢業設計內容欄目中,這些現象說明畢業設計(論文)中這種“低級”的規範化問題竟然還是存在🦸🏿‍♂️,希望能夠進行一次仔細的復查,徹底杜絕這些實在不應該存在但仍然存在的低檔次問題。

    另外,英文摘要中多份、多處出現“Chinglish”、“機器翻譯”等現象也應該特別引起註意。

    2.選題問題:

    我校《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專業應該是以紡織機械技術為特色的,而本次隨機抽查該專業21個課題中能夠屬於這一範疇的只有4個,占19%;能夠算進行機械設計的課題有8個🚵🏼‍♂️,占38%。課題總量中,機械、電氣控製、軟件類課題因數量太少不能反映真實的教學狀況👵🏿,因此希望學院能夠作一統計,因為畢竟還屬於機械類學科,諸如“逆變器研究”、“直流電機矢量控製算法研究”、“電動車電力驅動系統研究”之類幾乎屬“純電類”題目是否可以作為機械學院的畢業設計(論文)的課題,應該探討一下。

    在《工業設計》專業的課題中,“藏書羊肉連鎖店”、“五行香香道”等名詞似乎與“工業”很難聯系到一起🔝,這樣的選題和專業方向的把握是否也可以探討一下?

    3. 圖文質量問題🧏‍♀️:

    這次抽查的結果是🪤🥞:評估專家組成員的評價一般都比課題答辯最終結果低半到一個檔次,少數課題差別還非常之大。主要問題是👨🏼‍✈️,文字質量比較差👨🏿‍💼,圖紙質量更加差,結構設計不合理甚至錯誤,尺寸標註不準確🫳🏿、不齊全🪢🈁,甚至有好幾份圖紙的圖形和文字方向與圖紙標題欄方向不一致這樣的問題出現在機械學院的畢業設計圖紙上!

    有的課題的研究內容與參數實在沒法看:《高速切削條件下切屑形成的特點與原因分析》課題中所列出的切削速度最高竟達每分鐘3600米!這是一個怎樣的速度?只要對機械知識稍知一、二的人就會感到不可思議🤟🏽!而這份畢業設計竟然最後還是給予一次通過了🙂‍↕️。

    4.評閱𓀑、答辯及評分:

    從抽查到的這些材料看,《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專業指導教師的評分普遍高於評閱和答辯分數。抽查到的21份材料的統計結果是🤾🏿‍♀️:指導教師評分平均值80.35分,評閱教師評分平均值71.6分,答辯評分平均值71.36分,總評分平均值73.61分;其中有一份畢業設計📞,指導教師評分是85.8分➕,而評閱、答辯評分都低於60分🛁,但還是總評通過了;另有一份,指導教師評分高達93分👩🏿‍⚕️,而評閱是65分,答辯是70分,這顯然也非常不正常☢️。這些現象是否可以說明指導教師的評分普遍偏高、甚至過高?與此完全不同的是,《工業設計》專業中,指導👨🏼‍✈️、評閱🦹🏿‍♂️、答辯的分數驚人的一致——甚至有一個學生的成績記錄中三個分數的最大差距只有0.8分🔳!15份材料的總體統計數據最大分數差距也只有2.03分🤚🏽!這是否也太奇怪了?

    5.英文摘要:

    寫科技論文的英文摘要在動詞時態處理上不夠嚴謹🛤,在一篇譯文中會出現幾處錯誤。在語法上有低級錯誤的也不是個例。其他,還有專業用語上欠確切的錯誤。指導老師都應予指導並糾正。

    四、實驗室(含訓練中心實驗工場)的評估記錄

    1.評估專家組成員對機械工程學院的實驗室進行了查看,認為在2006年教育部評估的基礎上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如機械基礎實驗室的模型和典型零件收集與製作不但更齊全,而且安置在上課教室旁,以方便學生觀看,增加感性知識。各種減速器配備了語音介紹,提高了老師的指導效率♠︎。把多媒體教學方式應用到“鐵碳合金平衡組織觀察”等傳統實驗項目中去🤶🏿。基礎性實驗增加了設備臺套數,滿足了近年來學生人數增加的需求🫅🏼。很多實驗如氣動實驗、模型設計與製作和工業攝影等學生都能自己設計,自己動手製作。

    2.專業實驗室近三年來也作了很多的實驗項目更新工作🦄。增設了“自選綜合實驗”,進行機械系統設計、控製系統設計和調試等綜合訓練🥢,並開發了網上選題系統👨🏿‍🚒🤽🏽‍♀️,建立了全天候開放課外創新實驗室,鼓勵學生進行課外創新活動🗄。

    3.實驗室管理秩序井然👨‍👨‍👧‍👦📗,環境整潔🩳。

    4.實驗報告試以“雙語教學”的方式有可取之處,可加以總結和提高👲🏽。

    5.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有待於進一步解決#️⃣:

    ①在實驗室是單獨設課、獨立管理,還是與系和課程組共同管理等方面,值得研究👨🏼‍🎤。共同管理有利於教師指導實驗,聯系實際並參與實驗項目的改進與提高🪦;有利於消除上課與實驗在時間上的脫節🙍🏿。

    ②實驗室人員配備結構(人數、層次)不合理,尤其是技師和工人嚴重缺乏,致使一些機器無法開出,放棄了一些原本應開的實驗。數控機床👐🏻、紡織機械等機器損壞嚴重甚至到報廢程度,無法為大學生競賽項目🦸🏽、研究生課題配合製作,造成了不良後果。這對工科專業教學是不利的,因此急待調整、充實和提高。

    ③專業綜合實驗指導規格不統一🧑‍🦰,個別的還沒有指導書。

    ④實驗報告中有的沒有批改痕跡,只有一個成績;或報告上沒有成績💂‍♀️,只在登記表上有個成績。這次評估前學院要求自查簽字🤙,至今還有一半人未去檢查。

    ⑤數額較大的維修費用不落實,較大程度上影響了實驗課質量。

    實驗室(含訓練中心, 實驗工場)的評估成績為🖥:良。

    評分

    1.“課堂教學質量”評估成績(根據52堂課中的50堂課作的統計)

    表2.2.1 “課堂教學質量”評估成績

    優等

    良好

    中與合格

    38%

    52%

    10%

    2.“試卷質量與規範化”評估成績

    表2.2.2 “試卷質量與規範化”評估成績

    A(優)

    B(良)

    C(中、合格)

    10.5%(4份)

    71%(27份)

    18.5%(7份)

    3.“本科畢業設計(論文)質量與規範化”評估成績

    課程質量👼🏼:

    表2.2.3 “本科畢業設計(論文)質量與規範化”之課程質量評估成績

    優等

    良好

    中等

    合格

    不合格

    2.8%(1份)

    41.6%(15份)

    27.8%(10份)

    16.7%(6份)

    11.1%(4份)

    指導質量🚢:

    表2.2.4 “本科畢業設計(論文)質量與規範化”之指導質量評估成績

    優等

    良好

    中等

    合格

    不合格

    2.8%(1份)

    58.3%(21份)

    22.2%(8份)

    11.1%(4份)

    5.6%(2份)

    4.“實驗課程教學質量和實驗建設情況(含訓練中心工場)”評估成績:良。

    建議

    1.切實貫徹“具有紡織機械和先進製造技術特色”的學院定位方針💠,辦成國內一流的[大]紡織機械及其機電一體化研究的研究型學院,並落實到專業定位及其課程設置👐🏻。應該說🚦,我校機械工程學院要達到這一辦學要求🐐,是具有優勢條件的㊙️。

    2.加強開展教學法活動的教學組織,並落實到每門課程與相關教師。至於機械學院剛設置的“教學系”這一組織形式🧏🏻‍♀️,我校無此先例🙏,其操作性和有效性也難斷言。因此🗞,希望切實完善“教學系”的本科教學管理工作☺️,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繼承教學傳統👨‍👨‍👧‍👧,積極展開教研活動。明確“教學系”的職能範圍和規章製度,貴在切實可行,監督考核,落實到每門課程與教師中。

    3.如何充分發揮教學實驗和專業實習基地的作用,為培養未來的工程師人才✝️,開創具有機械學院特色辦學的新路子,需要落實到各課程的教學實踐中,服從整體、統籌規劃,充分合理使用資金👨‍❤️‍👨、設備👩‍💻、場地和技術人才,為創一流學院奠定紮實的基礎。

    4.除了講課、考試🎲、畢業設計(論文)、實驗課等主要教學環節之外,老師還應在輔導🌇、批改作業、成績分析⇒、寫評語等工作上加以重視,認真細致💇🏽,樹立教學整合🏕、全面負責的工作作風💁🏼‍♂️。

    5.評估專家組認為李恩光老師寫的“機械學院畢業設計情況匯報”對機械學院本科教學改革,有參考價值👨‍👧‍👧,希望學院給以關註。

    6.希望校教務處對機械學院提出的整改措施加以配合指導🌎,力爭創出一流,辦出特色來👴🏽。評估專家們一致認為機械學院在師資隊伍和整體實力上都具有較好的優勢,是大有希望的。

    恒行3平台专业提供:恒行3平台🚦👩🏻‍🚒、恒行3💁🏻‍♀️、恒行3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行3平台欢迎您。 恒行3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