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當前,教師成為“停課不停學”的一線“沖鋒戰士”,為全方位保障在線教學的正常進行,2月初至今,紡織學院高度重視,著眼於線上教學的實際情況,反復研討🤹🏼♂️👨🏽⚖️,攻堅克難👍🏻,科學統籌💇🏻♂️,認真落實2020年春季學期學院在線教學各項工作。
嚴格把關☄️,優化課程教學資源
學院第一時間成立線上教學工作小組🧍🏻♂️,作為“沖鋒先遣隊”,為保障在線教學的順利進行,多次召開在線教學工作小組音頻會議,根據學校要求共同商討製定學院在線教學方案,畫教學工作“時間軸”,開展平臺操作線上“雲”培訓,確保學院師生正確使用平臺及資源進行線上教學。學院有相關經驗的王榮武、鐘躍崎等老師還熱心分享經驗🕵️,通俗易懂地為備課老師講解🌟,提高效率。學院製定發布了《關於紡織學院本科線上教學有關事項通知》《關於疫情防控期間2020屆畢業論文(設計)相關安排的通知》《關於疫情防控期間“線上教學”的本科教學工作會議紀要》等,明確線上教學事項🔨。根據前期摸排,除部分必須在實驗室或現場進行教學的實驗課👼🏻、實踐課,其他課程均采用在線教學模式。學院春季學期共開設本科課程67門、開展在線教學課程53門,開設研究生課程23門課程、17門課程采用線上教學🫱🏻,做到課程在線能開盡開🧦🫱🏿。同時🙇,在3月2日全面線上教學之前🫶🏼,20門課提前參與線上教學壓力測試🎣,集中反饋問題。
(2月初,學院有經驗的教師熱心協助任課教師進行課程錄製)
學院成立院黨委書記領銜的課程質量審核小組,嚴格教學內容與教學質量🧑🏿🎨,重點檢查課程的知識含量、專業質量以及話題邊界、言論導向等,層層把關🤞🏼,審核通過的課程才能正式“上線”。充分發揮一流學科優勢🧏🏻,整合特色資源,利用已有國家精品課程、國家在線開放課程、慕課🤲🏼,同時組織任課教師進行課程錄製,各系熱烈討論🙋🏻♀️,學院線上教學氛圍濃厚🦷。多措並舉,靈活在線授課方式🛸🪖。學院統一於開課前建立課程微信群或QQ群,作為線上平臺無法正常使用時的應急授課、討論和答疑平臺🚚。加強教學檔案管理,確保教學有序開展,對教師教學紀律👨🏿🍳、在線教學材料🫵🏿、學生在線上課聽課紀律等進行規範要求,在線教學期間,也要確保教學檔案的完整性。
精心準備7️⃣,做好線下實驗銜接
返校後,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畢業課題實驗怎麽辦?疫情當前🕳,畢業班同學們遇到的這個矛盾尤為突出。學院教學工作小組充分考慮🔸,為畢業班同學“量身定做”專屬方案——畢業論文(設計)按原定計劃執行👨🏿🦰🧗🏿♀️,做好遠程指導⤴️,統籌安排課題內容和返校後實驗。做好返校後專業碩士實驗與企業實習實踐方案。針對學生返校後可能出現的實驗激增,實驗室老師們明確時間節點📉,廣泛調研,提前做好銜接預案。返校後,實驗室將通過增加晚間🧑🏻🚀🦒、周末等開放時間,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下,適當壓縮、調整實驗課安排,優先滿足畢業生使用實驗設備的需求,綜合訓練等實踐教學錯峰安排在學期內和學期末,保證實驗教學工作的平穩銜接🦻🏼。
(實驗室調研畢業班學生返校後實驗儀器設備使用機時)
持續推進,研究生研究不中斷
學院還精心準備認真組織17級碩士生中30名學術型碩士的在線答辯。布置安排研究生線上組會,各位導師與所指導的研究生保持緊密通訊聯系,每周至少開1次線上組會;做好博士研究生在線學術答辯。紡織材料與紡織品設計專業2014級博士留學生高順(Obed Akampumuza)由於疫情影響滯留烏幹達,3月11日學院采用線上答辯的方式,幫助其在烏幹達家中順利完成答辯;紡織材料與紡織品設計專業2014級博士胡僑樂,也是在線答辯的受益者☂️,答辯委員會委員坐標在國內和國外💂🏽,“雲”答辯讓距離不是問題👯♀️。他表示,年前已聯系好工作單位,需答辯後才能簽約,在線答辯的形式解決了他就業方面的燃眉之急🧑🏼。
(留學生高順(Obed Akampumuza)在烏幹達家中參加在線答辯)
(在線博士生答辯)
全面參與🤌🏼,推動學生在線學習。學院本科生4個年級共有1095人參加線上教學,24人因無網絡或網絡較差不能參加在線教學👨🏼⚕️,參加在線學習的學生超97%。學院通過全面摸排👤👩🏿🎓,梳理因所在地網絡等原因不能參與在線學習的學生名單,對限於網絡等客觀條件而無法參與的學生,通過告知學生獲取教材和參考書目的渠道,發放ppt及教學視頻,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返校後集中補課和答疑👨👦👦,保證不落掉任何一位同學。輔導員慰問寒假留校學生📀,幫扶學生落實防疫物資等🏉,留校學生1902班本科生江波拉提·葉爾德別克和18級博士生劉利俠表示🛋,感受到了學院的關心和溫暖,將配合學校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充分利用時間開展學習與科研工作,做好紡織戰“疫”人。在線教學期間,學院還對本科和研究生開展了在線調研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