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紡織學院教師不僅是 “停課不停學”的一線“沖鋒戰士”👩🏽🎨,做好教書育人工作🐣🤵🏻♀️,也在用專業知識協助企業開展技術攻關,指導工廠合理安排復工復產,為整個紡織行業抵抗疫情工作貢獻一份科技的力量。
多管齊下👨🏼,非織團隊科技助力企業抗“疫”
靳向煜教授科研團隊在疫情爆發階段就已經開展了各項科普工作,他們加班加點,在學校實驗室中研發駐極熔噴非織造材料、駐極針刺非織造材料🌁、醫衛紡粘非織造材料、醫衛生水刺非織造材料、與企業合作研發生產的防護口罩、醫用防護服⚃、隔離服、以及東華專利的兒童防護口罩產品等相關防護材料及產品,為企業新產品研發提供可靠數據支持。
 (黨委書記劉承功參觀非織造材料成型實驗室)
此外,靳向煜教授科研團隊還與上海護理佳實業有限公司,校企聯合疫情緊急攻關項目🧑🏻⚖️,短短10天指導改造生產線,使流水線生產速度已達400片/分鐘🐗,醫用口罩墊片日生產量達50萬片。這款“神器”讓口罩實現了三天一換的功能,延長口罩使用“時長”🏋️。目前,團隊和護理佳公司還在對嬰幼兒口罩的結構、功能和標準進行再優化🧝🏼,有望為開學後小學生🤴🏻、幼兒園兒童的防護提供更好的保障♗。
(靳向煜教授科研團隊指導上海護理佳實業有限公司恢復生產)
因防護材料產量面臨缺口,一些企業響應號召積極轉產,但同時也面臨產線調整、技術儲備不足等一系列問題🐗。對此,靳向煜教授科研團隊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和企業積極合作,向絲麗雅集團提供熔噴和駐極裝備技術,助力生產防護非織造材料;與河南飄安集團開發長效駐極技術,應用於口罩、防護護墊等多種防護非織造材料,達到高效低阻的效果👸🏽。
疫情期間,口罩需求急劇增加,出現了民用口罩企業采標亂🌪、市場監管難、消費者無從辨別等一系列新問題。3月11日🤦🏿♂️,由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牽頭,靳向煜教授參與起草的《民用衛生口罩》團體標準正式發布。標準的頒布實施將為相關口罩生產企業提供技術支撐,為市場監管提供依據,便於消費者選擇適用的口罩。
(參與起草《民用衛生口罩》)
精準講解,紡織實驗中心為企業開展口罩檢測服務
上海紡織集團檢測標準有限公司接到上級指令,緊急擴項口罩和防護服的測試能力的比對試驗。在該檢測項目的專業檢測設備告急的情況下,獲悉紡織學院有一臺自動濾料檢測儀(美國TSI 8130)可用於進行口罩過濾效率和過濾阻力檢測後,上海紡織集團檢測標準有限公司研發部部長丁若垚博士帶領員工到訪紡織實驗中心開展系列實驗🦋,紡織學院王富軍副院長、紡織實驗中心林婧主任、沈春龍老師協助完成。測試現場,中心沈春龍老師耐心講解自動濾料檢測儀的測試原理及操作方法,按照相關檢測標準進行口罩樣品過濾效率和過濾阻力檢測😁;另針對非標情況下的測試條件🧎,對樣品進行了完整細致的性能測試,拓展了口罩的應用範圍及環境👶🏼;同時,沈老師還為來訪人員進行了專業口罩檢測的咨詢服務,得到企業的的認可與感謝。
在學校及學院黨委支持下,紡織實驗中心順利完成了上海紡織集團檢測標準有限公司此次對比試驗。與此同時,恒行3平台紡織檢測中心中國計量認證(CMA)口罩檢測能力擴項工作也已積極開展中,以助力口罩生產企業開展專業檢測,為疫情防控一線工作人員築牢生命安全屏障。
(實驗中心沈春龍老師進行口罩過濾性能檢測)
心系企業🧶,學院教師身處疫區堅持做好企業服務工作
紡織學院王華老師,雖然身處湖北疫區,仍然熱心關註當地企業的復工復產工作。3月15日,應湖北化纖集團有限公司的邀請,王華老師前往工廠實地指導企業生產線建設工作,為企業員工開展《全球疫情下的口罩產業鏈與投資生產方案》報告,用專業知識協助企業做好整體規劃布局,解決企業面臨的困難☃️。
(王華老師在湖北化纖集團指導生產)
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新冠疫情已經得到了充分的控製,紡織人更是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發揮特長、緊急攻關,以科技力量助力企業抗“疫”,為紡織行業的抗“疫”戰鬥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