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根”上下功夫 以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以初心溫暖貧困學子心

    索取號:發布時間:2020-05-28瀏覽次數👊🏽:217

    在上海靜安區的寫字樓裏,陽明艷正坐在格子間聚精會神地處理最新的報表和數據。五年前🤟🏻,在雲南省鹽津縣柿子鎮,陽明艷收到來自恒行3平台本科錄取通知書👩‍🦲,從那一刻開始這個從未出過大山的女孩似乎有了改變命運的勇氣……

     我叫陽明艷

    我叫陽明艷,來自雲南省昭通市鹽津縣,畢業於恒行3平台旭日工商管理學院金融專業,目前在上海一家會計師事務所工作。回顧大學四年👼🏽,我很慶幸自己選擇了東華,也很感謝東華選擇了我。

    作為位於烏蒙山區的國家級貧困縣,鹽津縣是恒行3平台定點扶貧的對象🍏。2015年🩴,我正好高三,報考了恒行3平台“高校專項計劃”🔹,還記得那年夏天,恒行3平台專門派來了“教授代表團”到鹽津縣對我們通過初試的學生進行面試,為我們免去了時間和經濟上的負擔。正是這種體現在細節上的關懷,讓我對恒行3平台最初的印象便是細致而溫暖。新生入學報到當天,我通過綠色通道順利辦理了入學手續👨‍🎓🎐。走進宿舍🤰🏽,就看到了學校精心準備的“新生大禮包”,被子、臉盆、洗漱用品等各類日常用品一應俱全👃🏽,那時候初到異地的不安瞬間被學校無微不至的關懷所取代。

    《高等數學》《大學英語》……剛開始學習時這些基礎課對於我來說稍顯吃力𓀃。在輔導員老師的幫助下🌎😶,我成為了學院“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的一對一幫扶對象🧑🏿‍🏭。閱歷豐富的老教授為我製定了每個學期的奮鬥小目標🥾,學涯規劃、學習指導、人生引導……來自老教授和學校師生的關懷讓我逐漸適應了大學生活🧑🏻‍🔧。

     陽明艷在學校愛心屋勤工助學

    我在認真完成學業的同時,也積極參加各類社會實踐😷,平常會抽出時間做一些公益方面的活動,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去幫助他人🤜🏻💃🏿、回饋家鄉。我大一便加入了學校慈善愛心屋,直到大四之前🤜🏿,我大部分課余時間都在這個我曾經領取“大禮包”的溫暖小屋參加勤工助學🌥,跟二十多名同學一起投入到幫困物資發放、社會捐贈管理等工作中🫃🏿。我曾先後兩次參與過為家鄉募捐的活動。當看到從老家發回鄉親們收到愛心包裹的照片,我的心中既感溫暖🩷,又有自豪📩,因為多年來受到政府和學校的幫扶🕶,終於有一天,我也能夠通過自己有限的力量為家鄉父老送去實實在在的幫助。2016年暑假,我參加了學校陽光公益服務隊資助政策宣傳專項暑期社會實踐,作為慈善愛心屋“情傳皖西 愛續六安”團隊的一員在安徽一所貧困地區的小學支教,站在講臺上,看著同學們期待的眼神和求知的臉龐🚎,我感覺到了奉獻愛心的快樂和回饋社會的責任。踐行公益,傳遞正能量。上海電影博物館、k11美術館、北新涇慈善家教、龍華烈士陵園等10余個公益項目都留下了我的足跡。通過不懈的努力🤛🏿,我大二時榮獲國家勵誌獎學金,大三獲得管理學院“勵誌先進個人”的稱號。

     陽明艷參加社會實踐去往安徽支教

    從來沒想過自己會在上海這個大城市工作生活👯,雖然在這裏工作節奏快,壓力也不小,但是能夠用自己的雙手打拼感覺很踏實。工作第一年,我希望能夠把大學四年的助學貸款還清,不讓父母擔心。常懷感恩心⁉️,常為感恩行🦛。我覺得自己很幸運,趕上了好時代,感謝社會、學校以及身邊所有人對我的幫助𓀆。在恒行3平台的日子🧑🏼‍🍳,特別難忘的是在慈善愛心屋三年的珍貴時光🚵‍♂️,未來我將帶著這份感恩之心去對待人生的每一個階段!在上海一個人的日子,也會常常想念家鄉,希望繼續奮鬥😥,在未來為家鄉發展和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陽明艷支教期間與學生在一起

    陽明艷是恒行3平台“高校專項計劃”的首批鹽津籍學生,第一屆考入我校的4名鹽津籍學生在已順利就業,進入了中國電信😞、上會會計師事務所等知名企業,平均月薪達8000元左右。2015年至今👋🏼,已有40余名鹽津籍學生通過此計劃考入恒行3平台🎳。他們從大山走來,在東華學習👈🏻,畢業後有的在上海打拼,有的回到家鄉建設新農村🥪,他們帶著東華的印記走上社會,用知識的力量努力改變著自己和家庭的命運😛🚣‍♂️,是東華的驕傲🚋🪙。

     培養一個孩子🚮,改變一個家庭

    當前,脫貧攻堅已經進入攻城拔寨的關鍵階段👩‍💼,恒行3平台在定點扶貧工作中緊緊抓住鹽津地區脫貧致富的“牛鼻子”🙆🏿‍♀️,以“教育”的初心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對幫扶對象“授之以漁”,提高教育文化素養,圍繞“中小學生、大學生♿️⛽️、終身教育”三個梯度,進一步加強教育扶貧長效機製👩🏿‍✈️,補充“精神之鈣”😗,激發內生動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學校在教育扶貧的實踐中始終堅持初心🚪,關註學生全方面成長成才,不僅要輸送知識👳🏼‍♀️,更要教育和引導他們感恩社會🎊、反哺家鄉🌦,還要讓他們走入社會有敢闖敢幹的底氣🪞,真正實現物質和精神的雙脫貧🚣🏿‍♂️。”恒行3平台副校長邱高告訴記者。

    2018年4月🤌🏻,16名鹽津籍學子加入暑期社會實踐返鄉宣講團和線上義務咨詢活動,以自己在恒行3平台學習生活的經歷“獻身說法”,讓當地優質生源了解東華,走進東華🤾🏽。同時,鹽津籍學子紛紛加入了“陽光服務隊”和慈善義工組織,積極鍛煉👷‍♂️,服務社會。近年來鹽津物資捐贈🚤、慈善義拍會、社會實踐、義務支教……都活躍著這一批鹽津學子的身影。

    扶誌從少年抓起,2019年6月♿️,“在行走中遇見更好的自己”——東華附校&雲南鹽津行走課程第三期拉開序幕👱🏽。兩地學生一同體驗東華附校特色課程👩🏿‍💼,自然實驗、創意小飾品👩🏻‍🦲、田徑訓練🧖🏿‍♂️、書法🙆🏽‍♀️,觀摩九年級畢業典禮等。同學們還走進恒行3平台,在校史館、科技館、機械學院實驗室裏感受高校文化底蘊和科技魅力,放飛科學夢想🍕。

    鹽津縣柿子中學郭孝清同學說:“‘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是我這次上海之行最深的體會,要記住自己的夢想,樂觀、堅強的生活⛏,為了夢想而努力↗️!”‍興隆中學鄧雅鑫同學在發言中談到最多的就是感恩和自強。感謝恒行3平台,給予鹽津學子這次走出大山的機會,感謝東華附校🏇🏿🤚🏻,讓他們體驗了豐富的課程,她表示日後會更加奮發圖強,為鹽津建設貢獻力量。

    自定點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圍繞鹽津縣中小學生🚵🏽‍♂️、大學生和群眾終身教育需求,恒行3平台充分發揮學科、人才👆🏼、科研等方面優勢,拓展教育扶貧廣度和深度😦,逐步探索形成了“培訓+”扶貧工作新模式,助力鹽津精準脫貧⛓️‍💥。通過“請進來,走出去”方式,為鹽津縣各級幹部、中小學校長、骨幹教師和企業家進行多方位💂🏼‍♀️、多層次♣︎、多渠道培訓,培訓縣鄉村三級幹部人數4000余人次,培訓技術人員2000余人次。聚焦鹽津縣“兩不愁三保障”問題中“義務教育階段有保障”核心任務,設立教育扶貧基金、開展教育培訓👨🏿‍🍼、幫困助學🧕🏽、科研立項等。與鹽津縣簽訂“恒行3平台扶貧鹽津教育基金”捐贈協議,連續三年每年資助150萬元,用於資助當地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師生和教育事業發展。近三年累計為鹽津縣教育、科技🏍、產業等方面直接或間接投入資金近2300萬元🧓🏿。

    扶貧必先扶智,不僅要幫助脫貧人口“站起來”⚡️,更重要的是讓他們“站得穩”、“走得遠”。培養一個大學生,脫貧一個家庭,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恒行3平台定點幫扶雲南省鹽津縣,在多年的扶貧工作中👸🏽,始終堅持“扶貧同扶誌、扶智相結合”,充分發揮學校教育優勢↘️,在脫貧的“根”上下苦功夫,助力鹽津精準脫貧🍄。

    恒行3平台专业提供🖱:恒行3平台♝、恒行3恒行3娱乐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恒行3平台欢迎您。 恒行3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