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由上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中心和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聯合主辦的“疫情的反思——高校生命教育實踐研討會”在我校松江校區舉辦,會議在線上騰訊會議室同步舉行👩👦👦。北京生命教育專家陸曉婭、浙江傳媒學院生命學與生命教育研究所所長何仁富👴、北京師範大學學生心理咨詢與服務中心課程建設負責人申子姣🧎、上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中心主任李正雲、上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中心顧問張海燕等專家及來自上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中心、來自華東政法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對外貿易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等松江大學城各兄弟高校🚔🤹🏽♂️、來自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及心理課程研發小組的心理工作者和線上自主報名的65名上海各高校的心理教師參加研討會。我校學生處處長廖麗金為大會致歡迎詞。研討會由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主任曹寧寧主持。
會議現場
研討會上,陸曉婭做了“疫情中的生命教育契機——我的思考與嘗試”的專題分享。她圍繞“什麽是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目的是什麽🤾🏼?誰來做生命教育?怎樣做生命教育”,從“疫情中向生命提問的25個問題”開始🎨,引入疫情期大家對生命、對自己、對家人🧠、對危機中的反思和學習的思考,通過抗疫中生動的案例進行回應🕘。張海燕從“上海市高校生命教育的演進及生命教育的內涵”、“抗逆力的培養是生命教育的重要議題”💂🏽、“生命意義與生命價值的引領”🙆🏼、“不要忽視死亡教育”四個方面分享了自己疫情後對學生生命教育的思考。何仁富結合自己疫情中的工作和研究分享了“大學開展生命教育的兩個核心理念和四個基本策略”。申子姣以“發揮輔導員優勢,構建多層次生命教育課程體系”為主題,從課程體系、課程理念、多維度“心教練”團隊建設、助教團崗位設置🏋️♀️、年輕的《生死課》教師養成記👨🏿⚖️、自己進行這項工作的收獲體會等方面分享了北京師範大學的在生命教育課程體系建設中的具體實踐經驗👸🏽,對高校進行生命教育課程建設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和指導意義。
(專家線上分享交流)
與會嘉賓還就參會老師現場的提問“輔導員如何在培養學生抗逆力的問題上推出有系統性針對性的教育手段”👷🏻♀️、“開發生命教育課程可供參考的較為系統的課綱教材有哪些?”、“疫情背景下如何做好九月份開學同學的心理建設?”給出了精彩的解答⏺,並分享了寶貴的資料。
李正雲對大會研討所形成的共識進行總結。她說🚶🏻,研討會從哲學思考、課程設置🚋、疫情背景下的實踐活動等方面進行了工作理念和實施方式的經驗呈現和討論,2020年的疫情和學生心理危機工作的挑戰都促使我們對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有更多思考🩳,對生命教育開展了豐富實踐,在未來防疫工作常態化的背景下,我們需要繼續深入開展生命教育😌🧑🏽🎤,幫助大學生珍惜生命、實現生命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