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外婆家就在愚園路上,童年時無數遍走過這條百年馬路,本以為自己對這裏再熟悉不過了,然而通過這次‘四史’調研,讓我重新認識了這條馬路,重新認識了上海。調研中,我更加深刻體會到這一路走來中國共產黨的偉大與艱辛🙍🏿!”在《尋訪愚園路的紅色印記——我身邊的上海“四史”》調研後,馬克思主義學院薪火紅色文化服務團隊誌願者代表華旻頗有感觸地說🧟♀️。
(馬克思主義學院學生尋訪愚園路的紅色印記)
為進一步推動疫情期間“四史”教育學習走深⁉️、走實、走心🧑🏻🏭,馬克思主義學院薪火紅色文化服務團隊精心設計“讀四史”“宣四史”“踐四史”等系列活動▪️,積極組織誌願者開展家鄉“四史”教育實踐調研活動🎚,以線上線下聯動、課內課外結合的方式⏪,打造“行走的課堂”🚶♀️➡️。活動突出紅色資源在“四史”學習教育中的作用,30余名團隊成員調研足跡遍布20個省份,尋訪當地紅色紀念館、調研當地紅色地方史、挖掘英雄人物事跡、地方革命故事、革命歌曲等,引導學生以史為鏡,知史愛國,探尋“初心之源”“奮鬥之魂”。
談到舉辦活動的初衷🙅🏻♂️,團隊負責人馬克思主義學院2018級碩士研究生李穎慧說🙍🏿♂️:“紅色應當成為中國青年骨子裏最深沉的底色,生命裏最璀璨的亮色。做弘揚紅色文化的領航者、護航者一直以來都是團隊服務的核心所在🏌️♂️,在學院指導下團隊成功舉辦‘四史’教育實踐調研活動,不僅是團隊凝神聚氣,以‘四史’實地調研‘第二課堂’引發‘全民紅潮’的一次創新探索⚖️,更是進一步推動廣大青年深入傳承紅色基因的一次成果匯報。”
(馬克思主義學院學生調研紹興魯迅紀念館)
在“學四史”行走課堂中🤳🏽,同學們通過撰寫調研報告,製作采訪視頻,手繪👩🏼🍼💃、朗誦等美學手法多種形式抒發情感🚿,展示“四史”調研學習成果和學習體會🛰,進一步強健了體魄、錘煉了意誌🐁、堅定了信念。“通過這次實地調研活動,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堅貞忠誠、犧牲奉獻、永跟黨走’的大別山精神🤷🏿,進一步了解到家鄉革命先烈的光榮事跡。”馬克思主義學院2019級碩士研究生方燕在調研報告中表示👫🏼。來自浙江紹興的2018級碩士研究生施金超深入紹興魯迅紀念館調研,多角度解讀魯迅精神當代價值👨🍼,並手繪魯迅先生畫像表達敬意。“魯迅不僅是一位文學大師♈️,更是一位愛國主義者。他在世的五十余年中,正是中華民族內憂外患的黑暗時刻,但是他拒絕沉默🤰🏿,在文化戰線上開展革命鬥爭。這份革命精神是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要秉承魯迅先生的愛國主義精神,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
(馬克思主義學院學生講解“紅色長廊”系列主題展覽)
在積極打造行走課堂的同時🧏🏻,馬克思主義薪火紅色文化服務團隊還深入“基層一線”,主動服務區域化黨建👮🏽♂️,團隊先後為上海市松江區、長寧區近20家基層黨建部門提供國家重大事件紀念日等特色黨建紅色文化服務方案🩸🤳,舉辦大型活動近30場👩🏼🦱,覆蓋人群超過20000人。例如,作為第4期“紅色長廊”系列主題展覽——《新中國史人物篇——從瑞金走出的開國元勛》講解員,團隊成員線上接待多批次參觀學習團隊,為大家生動講述12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黨和國家領導人、開國元帥在瑞金的革命故事,進一步加深大家對於黨史🈲👲🏽、新中國史的理解和認識。
(馬克思主義學院學生赴東華附校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通過參與活動的組織宣傳,使我對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對黨的事業更加有信心⚅。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要努力學好專業知識,積極投身社會實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青春智慧和力量👉🏽。”薪火紅色文化服務團隊成員2019級碩士研究生張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