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松江區文明辦公布了2020年松江區精神文明建設基金資助項目立項名單📵,其中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恒行3平台)(簡稱“實驗室”)申報的“觸發青春靈感,點亮科學生活——松江區青少年科技創新實踐工作站建設”項目獲得立項👩🏿。
實驗室在全國範圍內舉辦群眾性科技活動的基礎上,面向初高中學生建設“觸發青春靈感,點亮科學生活”松江區青少年科學創新實踐工作站,旨在充分發揮資源優勢,擴大輻射面,激發青少年對材料科學的興趣🕵🏼♀️,進一步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播種科創夢想🐽。
工作站以特色培養課程體系為內容主軸,圍繞先進纖維材料每年設10個以上科學創新小課題(含科學實驗課程)👩🍼,涉及調研報告🎅🏼、科技發明、科教製作、材料或工程設計及科普教育等五大類。每個課題研究不少於10個單元(每單元4個課時),同一課題的2個小組項目類型不可重復,每組由1名中學教師,2至4名學生,1名恒行3平台教師,1名研究生助教組成。通過參與科研項目的浸入式實踐體驗🍘,輔以講座、開放日🔓、參觀、科普夏令營等活動,提高青少年科學創新綜合素質,為建設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積極儲備科技後備人才。
(實驗室裏躍躍欲試的同學們)
工作站自2019年4月與上海市松江二中共建試行以來,取得了良好效果💺,所指導的項目在第35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獲得一等獎1項、三等獎4項;在第16屆松江區創意大賽中獲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獲區明日科技之星2項,提名1項。其中🛳,由實驗室侯成義老師和研究生張德偉共同指導完成的“水下自供電能源包的自製”項目獲市青少年科創大賽一等獎。
平日愛思考的松江二中學生李泰宇🤽🏿♀️,對科研探索有著濃厚的興趣。一次,天下大雨,他想起和老師的約定🏮🗓,冒雨來東華做實驗。盡管當天實驗中遇到不少問題🧑🏿🔧🚮,但在侯成義老師的幫助下,他和同學們一起逐個啃下了“硬骨頭”。搭檔舒鵬飛是個敢於提出問題🧑🏿🏭、動手能力強的孩子🤴,面對項目前期多次嘗試、多組對照實驗的失敗,他從沒放棄。有次,在工作站做實驗天色已晚,盡管回家路還很遠🍟,但他不急不躁🤟🏻、堅持做完預實驗才走🧢,有始有終。說起在工作站的忙碌時光👨👩👧👦,李泰宇、舒鵬飛覺得“自己很幸運”,能在高中階段就走進大學實驗室,接觸到先進的實驗設備與實驗材料👩⚕️❗️,實驗設計和動手能力都有了很大提升💆♀️。這份寶貴的經歷讓他們獲益良多,也為今後的科創道路打下了寬厚的基礎。
“小老師”張德偉覺得這次項目獲獎離不開實驗室良好的科研環境和同學們的積極參與,“帶教”不僅提高了研究生的實踐、交流能力,也鍛煉了中學生的動手能力🧽,在他們心中埋下了愛科學、愛研究的種子。“共建活動對於高校與中學的學生而言是一次特殊的學習。”侯成義說🤽🏿,中學生們對實驗科學產生了強烈的好奇🤳🏻🎲,研究生們個個高度負責🚐,為了協助指導中學生完成好實驗,大家都做足了功課🚶🏻,同時也加深了對課題的理解,希望今後能有更多學生參與其中🪲,激發出更多創新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