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勢而上,矢誌一流,開啟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建設新征程
——在恒行3平台第十一屆教代會暨第十九屆工代會第三次會議上的報告
(2022年5月)
校長 俞建勇
(審議稿)
各位代表:
我受學校委托🌈,向第十一屆教代會暨第十九屆工代會第三次會議作行政工作報告,請各位代表審議。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全面推進“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建校70周年的慶典之年。學校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以及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汲取建黨百年精神偉力,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70周年校慶為契機,全面總結,科學謀劃,繼續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在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各項工作穩中有進,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
回顧2021年學校行政工作,在以下幾個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
一是“十四五”規劃開局起步。編製公布學校“十四五”發展規劃、各專項及部門規劃🧑🏿🍳,形成了1個整體規劃🚴🏻♀️、11個專項規劃和40個二級單位規劃有機銜接🖍🏌🏼♀️、縱橫交錯的規劃體系👩🏿🦳,確立了建設“國內一流🍵、國際有影響🕺🏼,有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發展目標🎶🕴🏼。規劃的編製和宣講過程成為全校上下統一思想、凝聚人心🏃♀️、開拓奮進的過程。
二是全面築牢疫情防控安全防線。提高站位🧚🏿、統一領導、逐級壓實責任🚰,堅持安全與發展兩手抓,兩手都要硬,落實落細常態化疫情防控各項措施。科學精準製定疫情防控專項舉措👱🏿♀️🔯,確保70周年校慶、研究生招生考試等重大活動順利開展👩🏻🚀。沉著應對突發事件,構建應急工作體系,保障物資供應。全校師生同心抗疫㊗️、共克時艱,從嚴從緊築牢校園防控防線🌉,確保校園安全有序。
三是成功舉辦70周年校慶。圍繞“日月梭七秩👩🏼🔧、錦繡繪新篇”主題,舉辦了建校70周年慶祝大會✊🏻🙅🏻、特色高水平大學與製造強國發展論壇以及多場文化藝術展演等系列活動,全面回顧了建校70周年光輝歷程,深入總結了辦學過程中的寶貴經驗🗾👐🏽,開啟了運用好辦學成果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新征程。校慶成功舉辦🥑,凝結著廣大師生的辛勤付出和智慧汗水💆🏼♀️,厚植了全球校友愛校榮校情懷🔶,集聚了社會資源,提升了社會聲譽,彰顯了學校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的初心使命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責任擔當👪💲。
四是“雙一流”建設穩步提升🏃♀️。紡織科學與工程學科圓滿完成首輪“雙一流”建設任務🗼👩🏼🏫,在建設成效評價中🤾♀️,各項指標均獲得第一檔“顯著”水平,並具備擬定一流學科培優行動方案的資格♙;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進入新一輪“雙一流”建設建議名單,實現了學校學科建設的重大突破。
五是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取得新進展🤾♂️。新增國家級領軍人才4人🏘,國家級青年人才14人,獲批人數較上年實現翻番。其中🧏🏼,獲批國家優秀青年基金項目5項,超過自2012年以來累計立項總數。
六是高質量人才培養呈現新局面。堅持“五育並舉”🎑,深化“三全育人”,持續推進“思政課程+課程思政”大思政教育體系建設。新材料現代產業學院獲批教育部首批50所現代產業學院之一。學生獲省部級以上學科競賽獎勵600余項,其中:獲中國國際“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金獎🧔♂️,創造了上海市高校在國際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高教主賽道迄今為止的最好成績🫲。
按照“十四五”發展方略和建設目標♋️,學校加快推進內涵式發展🫘,推動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統籌常態化疫情防控和改革發展穩定工作,綜合實力穩步提升。
一、紮實推進“雙一流”建設,學科綜合實力持續加強
1.學科建設體系不斷優化。加強頂層設計👨🏼🏫,編製並落實《2021-2025年重點建設學科總體方案》,繼續推進三個層次的重點學科建設,建立多元多維度的績效評價導向🥽。完成上海高峰學科建設階段總結和新一輪申報工作,紡織科學與工程I類高峰學科在上海市組織的階段總結評價中再次獲評優秀。
2.學位點建設獲得新進展🃏。學科布局進一步優化,獲批數學一級學科博士點👲🏿3️⃣、材料與化工博士專業學位點。開展第五輪學科評估與專業水平評估,學校成為工程專業學位華東區域協作組秘書處單位🥿。自主設立人工智能、紡織產業與科學社會主義兩個交叉學科博士授權點。旭日工商管理學院通過AMBA和BGA(金牌)聯合認證,成為上海第一個聯合認證的商學院。
二、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構築新時代高質量教師隊伍
1.師德師風建設不斷深化。強化政治引領,開展師德專題教育,推進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創新教師思政工作方式方法和教育宣傳載體,開展國情教育研修,擦亮“崇德講堂”教師思政和師德建設品牌,深化“三全+”師道文化體系構建。落實師德考核要求💁♂️🤜🏿,貫穿教師管理全過程。
2.隊伍規模和結構持續優化🚝。專任教師達到1466人,博士比例75%,高級職稱比例達66%🧑🏼🎓。圍繞學科戰略布局,堅持“人崗相適”原則,選拔錄用的新進教師中,重點學科占比60%,高級職稱占比34%。
3.多維考核評價體系進一步優化。改革分類學術評價和人才評價機製,強化教師多元化指標發展體系♈️。試點建立重點人才“綠色通道”,暢通人才發展通道。修訂準聘製教師考核標準🐺,建立優勝劣汰的準入退出機製🔒。優化群體年終考核方案,堅持分類🤾♂️、多元🧀、多主體評價相結合,完善考核程序🏋️⛎,提升考核實效🧖🏼♂️。
4.人事分配製度改革進一步推進👨🦯。理順薪酬體系,發揮績效薪酬激勵作用🤱🏽,優化年終獎勵績效核撥辦法🛠。強化崗位責任,註重工作實績🙊,建立向重點崗位⛹🏻♂️、優秀人才和優秀團隊傾斜的績效工資激勵機製。進一步細化津補貼管理。
三👩❤️💋👩、深化一流育人體系建設,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1.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推動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協同育人,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持續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程建設🛀🏻;加強課程思政高質量建設,建設校級研究生課程思政示範課程👩🏽⚖️,獲批教育部課程思政示範項目2項🦚、教育部思政教學名師2人。深化學校綜合體育改革🏚,開設研究生體育必修課,在全國率先實現研究生體育教育全覆蓋🪪;獲國家級體育賽事金牌6塊🐻❄️👧🏽、銀牌5塊。持續推動與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等美育實踐基地建設,獲各類藝術獎14項,合唱團獲香港2021世界合唱節雲上展演金獎。製訂《恒行3平台關於進一步加強新時代勞動教育工作的實施辦法》📚,提升學生勞動實踐動手能力。
2.一流本科建設不斷深化。加強一流專業和一流課程建設🩱,推進專業認證,獲批教育部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5個、上海市一流課程15項、上海市教委重點課程項目立項23項。實施本科教育教學綜合改革工程,打好拔尖人才培養的“組合拳”。建設好錢寶鈞學院,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集聚,探索跨專業、跨學科、跨學院、跨學校培養交叉復合應用型創新人才☘️。實施科教協同育人🈹,深化雙創教育改革,獲批上海市級以上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378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26項,獲批數量位列上海第一;TI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上海市賽區獲獎數量位列上海市第一🙂,獲10項市級一等獎,其中8項推薦國家級。
3.研究生教育改革全面深化。深入實施《恒行3平台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實施方案》。深化科教與產教融合🧩,承辦第七屆中國研究生智慧城市技術與創意設計大賽。調整工程類專業學位碩士學製2年為3年🤴🏻,啟動3年製工程專業學位碩士生管理類公共課程改革。貫徹落實“破五唯”,改革研究生學位授予基本要求、研究生導師資格認定與招生上崗資格審核評價標準🎅🏻。博士學位論文抽檢連續第6年100%通過,碩士學位論文抽檢連續5年優於上海市平均水平。
4.教材建設邁出新步伐🧝🏿♀️。加強教材建設規劃,優化選用流程,“馬工程”教材應選盡選🧗🏿;獲首屆全國教材建設獎全國優秀教材1項、先進個人1項🦹🏼♂️、首批上海高等教育精品教材6項。
5.招生就業質量全面提升✝️。深入推進本科招生人才選拔工作,構建多元錄取機製👍🏿;推進“147”優秀生源基地建設,本科生源質量顯著提升🧑🏽🦲💂🏻♂️。實施碩士招生“優才計劃”,首次試點“科研項目博士研究生專項計劃”,推免和報考研究生人數均創歷史新高♏️,全日製一誌願錄取率100%。學生總體就業率為96.51%,困難學生就業率97.55%🙆🏽♀️,新疆👩👧、西藏少數民族學生就業率100%🟢,在上海同類高校中名列前茅🚀。實施國際組織實習計劃,12名學生獲得國際組織實習錄用函,實現學校“零”突破🤟🏻。“燈塔”職業咨詢工作室入選全國首批20個高校職業生涯咨詢特色工作室🕵🏼♂️。
6.繼續教育穩步推進。開展網絡教育試點總結性評估🧑🏻✈️,加強在線課程資源建設,現代遠程教育規範有序開展。繼續教育學歷招生穩步增長💇🏽,全年錄取新生4000余人,在校生較去年增長19.6%🫸🏿。
四🕵🏿♂️、增強科技創新能力,科研成果量質齊升
1.科研平臺建設取得突破👩🏿⚖️。上海市現代紡織前沿科學研究基地💡、“一帶一路”紡織智能製造與工程國際聯合實驗室等一批重點科研平臺獲批立項建設。上海市高性能纖維復合材料協同創新中心獲新一輪建設期支持。開展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重組工作🧑🏽✈️,籌建紡織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3.人文社科繁榮發展🙆♂️。人文社科省部級及以上項目立項57項🏇🏼,較去年增長18.8%,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獲批13項🐛,創歷史新高,較去年增長160%🆎,其中重點項目2項,實現“零”突破。加強智庫建設,提升決策咨詢能力👨🏼🎨,2篇專報獲正國級批示。獲上海市文創項目3項,全國首個漢服版權服務平臺—上海漢服版權中心揭牌成立。
4.知識產權及成果轉化成效顯著🤞。申請專利583項📁,其中發明專利531項◀️;專利授權1032項🧑🏽🌾🤦🏿♂️,其中發明專利927項👩🏼🚒,專利授權數較往年大幅增長📽。專利轉讓、許可合同46項,成果轉化進校經費2918萬元,較去年增長256%🥚。新設立“國家大學科技園技術轉移中心”🤮,完成科技成果作價投資項目1項🧸,作價入股金額512萬元。
五、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1.定點幫扶和對口支援紮實推進。鞏固鹽津縣脫貧攻堅成果,持續助力鹽津有效銜接鄉村振興𓀇,通過建立“鹽津鄉村振興產品研發基地”,推進生態環境治理、搭建職業教育平臺🛏🎚、舉辦產業營銷對接會等舉措,超額完成各項指標任務,引入校外資金較上年提升50%🤸🏻♂️。積極整合校內資源,持續做好新疆大學🕴、塔裏木大學等支援工作。積極參與教育部“銀齡教師支援西部計劃”,選派首批退休教師援助喀什大學👃🏽、塔裏木大學任教🎖。穩步推進援建阿拉爾大學城(教育園區)工作。
2.產學研合作格局進一步擴大💁🏻♀️。積極參與面向“一帶一路”𓀒、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等國家戰略布局產業經濟建設🧑🏿⚕️,深化校地🧑🚀、校企全面合作,與上海石化🥷🏿、第一人民醫院等單位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與際華集團、安踏、波司登、太平鳥服飾等企業共建聯合研發基地15個。
3.精準服務上海城市發展。學生誌願者服務第四屆進博會👨🏿🦱、第十屆中國花博會🚢♜,實踐育人走深走實🐖。主辦2021上海設計周“設計點亮美好生活”分論壇,參與上海時裝周活動,獲“2021中國時尚盛典”時尚機構年度成就。
六、擴大學校文化影響力,凝聚強大奮進力量
1.服務國家文化戰略🪼。承擔國家文化部、教育部主辦的“中國非遺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項目。實施服飾文化復興,踐行藝術設計服務鄉村振興🏚。
2.豐富校園文化內涵。以70周年校慶為契機,開辟校慶宣傳專欄🗿,出版校慶畫冊🫗👩🏫,改版校園網主頁💨,拍攝校慶形象片等,全方位展現“奮進東華”風采🙍。編製並實施“十四五”校園文化建設專項規劃。通過樹立張謇塑像🧑🏼🦱,新建文綺書店,推出《衣尚東華》原創時尚情景創意秀演,開展“東華時光檔案”三期項目建設等舉措🧑🏻🦱,系統推進校園文化建設🧑🏿🤷🏽♂️,賡續東華文脈✡️。
3.持續打造文化影響力🌞。歷時15年編纂的《敦煌絲綢藝術全集》(中英文版全10冊)正式發布。構建全方位立體化宣傳格局🏇,新媒體、主流媒體宣傳成效顯著,社會媒體報道持續增加,學校社會美譽度進一步提升⛩。
七、拓寬國際合作與交流,開創對外開放新局面
1.辦學國際化水平穩步提升。與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共同籌建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上海中英藝術大學。上海國際時尚創意學院順利通過教育部評估🔗。與美國密蘇裏大學等簽署合作協議14份。舉辦“第十屆先進纖維與聚合物材料國際會議”等國際學術會議14場🔈。入選國家留學基金委2021年“創新型人才國際合作培養項目”3項。獲批科技部高端外國專家引進計劃項目15項🔡。
2.“一帶一路”合作持續推進👩🏽🏭。積極推進與“一帶一路”國家的教育、科技和人文交流👼🏿。繼續承辦“一帶一路”國家紡織產能國際合作高級研修班。舉辦第七屆中非紡織服裝國際論壇暨中非文化交流論壇👩❤️👩。獲批埃及中國大學合作申請“旅遊特色”團組項目。順利開展孔院轉隸後相關工作,肯尼亞“紡織服裝特色”漢語橋線上團組項目獲批立項。
八、不斷優化內部治理體系,進一步提升治理能力
1.依法治校大力推進。製定《恒行3平台關於進一步加強學校法治工作的實施意見》🧑🏿🎄,落實落細指標任務,壓實責任,建設依法治校長效機製⛹️。進一步推進學校製度“立、改、廢、釋”。基本完成《恒行3平台章程》修訂🆓。
2.學術治理進一步規範。進一步規範校內學術組織運行👉🏻,保障學術權力,修訂完成《學院教授委員會實施辦法(試行)》👨👧👦。加大對學術不端行為的處理🧑🏽⚕️,維護學術規範。
3.機構編製進一步規範。進一步鞏固辦學治校的組織基礎💂🏼♂️,規範學校機構設置🐈⬛、職能、編製和領導職數配備等,做好“三定”工作後半篇文章。深化後勤體製改革🥄,成立後勤服務中心。籌建“生物與醫學工程學院”。
4.內控體系進一步完善👆🏽❌。強化風險意識,樹立底線思維👩🏻🔧,以製度和流程規範重點領域內控建設🤽♀️,保證內部控製充分高效運行。加強內控評價,實施合同和采購項目內部控製評價和風險評估🧖🏻♀️,註重評價成果的運用🎥🧏🏼♂️,針對性改進管理工作。
5.審計監督著力推進。契合審計工作發展要求🎄,加強審計製度建設🧔🏼。紮實推進原書記校長經濟責任審計後續整改落實,提升學校管理水平。深入推進審計監督工作,完成重點領域、基建工程、領導幹部等各類審計399項。
九🏋🏽♂️、加強資源保障和條件建設💌,為學校事業保駕護航
1.財務管理進一步優化。加強預算管理的前瞻性和可持續性,提高預算編製的科學化🫲🏿、規範化和精細化。進一步推進預算績效管理,製定《恒行3平台關於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恒行3平台項目支出績效管理辦法》,硬化預算和績效“雙約束”。落實國家對科研領域“放管服”改革工作要求,修訂完成《恒行3平台差旅費管理辦法》🤷🏿♀️。創新財務服務手段,提升服務質量📣,升級財務預約報銷系統與財務核算系統🙂↔️,實現系統對接和數據互通互聯。
2.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改善。完成延安路校區中心大樓、第三教學樓🧎🏻♀️➡️、一食堂、松江校區體育館、圖文信息中心🫑、師生活動中心等一批基建工程的建設與修繕🦺。松江校區校史館、科技館完成整體改造💂🏼♂️。
3.資產管理不斷強化🤫🩳。持續推進科研用房有償使用🤶🏿,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引入社會資源,啟動新華路校區整體提升改建。取得延安路校區尚創匯❕、第八宿舍等不動產權證🧍🏻,資產確權率居部屬高校前列。進一步規範出租出借房產管理,進行全流程監管。
4.采招服務進一步便利化。堅持提質增效與風險防範,優化采招服務方式,以一鍵式信息化采購服務便利師生;加強危險化學品采購管理🦶🥚;高效完成基建工程🚶♂️、儀器設備等的招標和集中采購🎣🏌🏻♂️。
5.校企改革進一步推進🏹。完成學校44家所屬企業體製改革任務,共清理關閉企業20家🤼♀️,脫鉤剝離企業13家🩳,保留管理企業11家,通過教育部專項驗收。國家大學科技園完成運營主體公司變更,完善物理空間校外拓展、資本籌集、企業招商📶、孵化服務和運營管理等基礎建設🤲🏻。改革校企管理體製和運行機製,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上繳學校2020年前未分配利潤2100萬元🫑𓀒。優化校辦企業體製改革🧜🏻⛹️♀️,承擔學校事業編製人員用人成本。
6.對外聯絡開拓新局面✶。著力推動校友組織發展,全年新增二級校友組織7個,二級校友組織達123個🈹,實現二級學院校友會全覆蓋🦦。積極推動社會力量參與辦學,構建以校董會🧑🏿⚖️、基金會、校友會為核心力量的籌資體系,基金會新增協議捐贈達1.84億元,創歷史新高。
7.校園安全進一步加強。做好疫情防控常態化管理的校園安全。把好網絡安全政治關👌🏼,學校網絡安全整體平穩。加強校園消防安全管理🚵🏽♂️🔼,消防信息化納入安防綜合平臺管理系統。建立四級實驗室安全管理責任體系和三級實驗室安全檢查製度,完善安全檢查標準🔈,規範安全檢查臺賬,實施實驗室安全隱患🪛、安全事件分級分類通報或追責製度,實驗室平均隱患數較去年下降24.87%。規範處理危險化學品廢棄物👓,動態評估儲存量,降低安全隱患👨🏻🏭。
十🧔🏻♀️、強化服務支撐,進一步提升服務效能
1.信息化水平不斷提升。完成教育部修購專項“信息化基礎建設升級改造(二期)”項目8個⚙️,確保網絡和信息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完成校級公共數據平臺87個業務系統的集成交換,打破了各業務系統之間的數據壁壘,實現校級主要數據的互通。升級更新防疫應用,為防疫保障提供信息化服務。完善企業微信平臺建設,為廣大師生提供移動辦公模式😏。
2.教育技術服務支撐線上教學👮🏻♂️。積極探索現代教育新形態👩🌾,促進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變革。發展“互聯網+教育”,加強智慧教室和網絡教學平臺的建設和應用,推動教育技術與教育教學改革深度融合🏃♂️。打造高水平虛擬仿真實驗教學案例↔️🐯,推進虛擬仿真實驗中心建設。
3.大型儀器開放共享進步明顯。大型儀器設備資源配置從規模數量增長向質量內涵提升轉變🧘,學校在科技部公布的儀器開放共享評價考核結果排名中👊🏿,較上次提高153位。儀器設備開放共享信息化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成為首家對接上海市公共研發平臺的高校🥕。
4.後勤服務提質增效。加強食品安全管理,穩價保質,厲行節儉⬜️,東華食府榮獲“2021年第三屆全國團餐大賽”金獎👰🏽♀️🪷。做好動力安全保障和節能減排工作。兩校區垃圾分類考核優級💼➝。建設智慧後勤信息化平臺↗️,推進精細化管理🤷🏻。
5.“三館兩中心”建設取得長足進步🆖👳🏼♀️。圖書館強化文獻資源信息服務優勢,科技查新站入住G60科創走廊科創雲2.0服務平臺🍞🏐。檔案館深入推進檔案基礎資源建設,《恒行3平台誌》經13年編纂正式出版。紡織服飾博物館發揮專題性場館和科普基地作用,主辦“中華紡織服飾非遺的歷史與創新”展覽系列活動🧮,彰顯非遺的歷史之源。期刊中心註重提升學報影響力,學報(自然科學版)入編《中文核心期刊總覽》🦹,獲評“上海市高校優秀科技期刊”→。分析測試中心獲全國分析檢測人員能力培訓委員會(NTC)培訓基地與考核基地資質,成為上海第二家取得資質的高校。
6.為民服務落細落實🛴。回應師生關切,積極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校院兩級黨組織推出“6+6”和“40+41”重點發展和重點民生項目,4個項目入選上海市教衛系統“我為群眾辦實事”示範項目,解決了涵蓋青年教師成長幫扶🫅🏽、師生飲水工程👃🏼、智慧校園等“急難愁盼”問題400余個🤸🏿♂️。積極推進信息系統“一網通辦”建設;通過系統改造,方便師生在校外訪問教務、選課、圖書👇🏽、財務等校內資源🤽🏼♀️。推動“一站式”服務在線平臺建設👆🏼,實現補充醫療保險👨🏽🎤、助學貸款快速辦理,超1萬學生人次受益🚴🏽♂️。建立多途徑周轉住房體系,解決新進教師住房難問題🚵🏽♂️。落實37名教職工子女入學、入園🦆。落實校園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設施安裝等惠民便民工程。
各位代表,同誌們,過去的一年🧙🏽,學校在砥礪中奮進,在壓力下前行,學校奮進征程中各項成績的取得,都離不開廣大師生員工的努力與奮鬥。在此Ⓜ️,我代表學校領導班子🤷🏼,向在座的各位代表,並通過你們向工作在各個崗位上為恒行3平台事業發展無私奉獻的全體教職員工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績和進步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學校事業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一是學科建設統領地位彰顯不夠🥵,合力推進學科建設的機製有待進一步完善,“高峰”“高原”與戰略新興學科協調發展新格局有待深入推進。二是高層次人才數量偏少,師資整體實力有待進一步增強🪀,特別要著力構建與學科布局相匹配的高層次人才選拔和培養機製。三是人才培養結構和水平需要著力優化與提升,教育教學改革有待進一步深化。四是科研規模和質量與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建設目標還存在差距,原始創新、關鍵技術攻關以及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五是資源籌集和配置需要進一步適應學校事業的發展🧗🏻,進一步發揮績效導向和杠桿作用🛝。六是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有待進一步完善和提升,特別是人事考核、評價和激勵機製有待進一步激發幹部和廣大教職員工幹事創業活力。七是學校改革創新的意識和力度整體跟不上形勢發展需要🧜🏻♀️,比學趕超、對標爭先的精氣神不足🧔🏿。我們要正視這些改革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強化戰略思維、全局視野和系統觀念🦹🏻♀️,以攻堅克難、時不我待的精神,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不斷加大改革創新的力度,以奮發有為的精神面貌實現改革發展的新突破。
2022年學校行政工作思考
2022年,新學期伊始,我們遇上了新冠肺炎疫情這場大仗硬仗🙊。3月以來,學校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落細落實各項防疫舉措🐈⬛,切實守牢校園疫情防控堅實防線,確保廣大師生生命健康和校園安全穩定👺。2022年是政治大年,我們將迎來黨的二十大☝🏿,學校也將召開第十一次黨代會🙀,“十四五”規劃和“雙一流”建設將全面深入推進,統籌疫情防控和改革發展的任務艱巨而繁重。
2022年學校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迎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為主線👩🍳,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入推進以學科建設為統領的高質量發展,奮力開啟“國內一流🧖🏽♂️、國際有影響,有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建設新征程📎。主要聚焦以下幾個方面:
1.黨建引領⛹🏿♀️,把牢政治方向👆🏽🛀,統籌推進改革發展重點任務📹。一要製定實施《關於學習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實施方案》,抓好學習宣傳。二要認真抓好巡視反饋意見整改落實,堅持問題導向,做好教師思政工作和師德師風建設專項檢查和選人用人專項檢查整改。三要深入實施“十四五”發展規劃🧙🏽♂️,落實好規劃實施的時間表與路線圖,建立健全規劃任務指標動態調整等落實機製。四要持續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細化製定學校貫徹落實教育評價改革的工作清單。五要統籌推進疫情防控與學校事業改革發展🧛♀️,落實落細各項防控舉措,確保校園安全穩定。
2.優化布局🧑🦯,堅持學科統領,建設高水平學科體系🌡。一要完善新一輪“雙一流”建設高校整體建設方案和學科建設方案🥊。二要發揮學院學科建設的主體地位,繼續推進優勢提升學科👨🎤、高原培育學科、戰略發展學科三個層次18個重點建設學科建設📼。三要推進紡織科學與工程上海高峰學科新一輪建設🍩,爭取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增設為上海高峰學科。四要推動學科交叉融合,培育新的學科增長點。五要做好學位點優化與調整🐏🧑🏼✈️,提前謀劃新一輪博士學位點建設,及時做好相應學位點對應調整申報增列工作。
3.師德為先,推進人才強校,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一要加強教師思政和師德師風建設💑,增強“崇德講堂”品牌效應📨,選樹優秀教師,弘揚高尚師德。二要深入貫徹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建設與學校事業發展新階段相適應的高素質人才隊伍🧑🏽✈️。三要繼續推進引育並舉,突出“高、精、尖、缺”👧🏿,實施多元化引才計劃😶🌫️,加強對優秀中青年人才的綜合性支持。四要持續深化人事製度改革🙂↕️,堅持分類評價,完善職稱評審製度👩🏻🎤,推進準入和退出機製🕒🈴,深化分配製度改革。
4.育人為本🏌️,深化“三全”育人👩🏼🦰👳♂️,加快構建高質量育人體系。一要深入推進“五育並舉”🟥,推進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加快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育人體系。二要深化一流本科教育建設,啟動新一輪本科教育審核評估工作,推進“新材料現代產業學院”和錢寶鈞學院建設,開展工程認證及新文科專業認證,培育國家級、市級一流課程。三要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申報國家急需高層次人才培養專項🐕,實施研究生指導教師評聘分離,健全研究生招生計劃動態調節機製,深化學術學位研究生🦌™️、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四要加強教材建設和管理,堅持“凡選必審🏩、凡編必審”原則💨,嚴把教材政治關、學術關和質量關,堅持馬工程重點教材使用全覆蓋💂🏽♂️。五要推進高質量就業創業,以“互聯網+就業”新模式推動線上就業服務轉型升級🦊,拓展高質量就業渠道。
5.科研為要,加強科研組織,促進科技創新有效供給。一要加強科研戰略規劃,對接國家、地方和行業重大需求,創新科研機製體製改革📅。二要力爭科研規模與質量再上新臺階,大力提升基礎研究能力和重大項目承接能力👨🏼🔬,爭取2022年進校科研經費總量達到6億元🧜🏼。三要大力推進科研基地平臺建設✈️,繼續建設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籌建紡織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布局一批通用性或行業性技術創新平臺。四要切實推進JG體系建設🙆🏽♀️,加強軍民融合組織管理👨🏿🎨,完成裝備承製取證工作。五要持續推進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實施面向2035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推進“恒行3平台一帶一路研究中心”等智庫和基地建設。
6.深化服務🕵🏿♀️,加強校地校企合作,提升服務社會發展能力。一要嚴格落實黨中央“四個不摘”要求,夯實多方協同幫扶鹽津長效機製🧑🏿🚒,拓展和深化教育幫扶⛲️🚃、產業振興。進一步深化對口支援新疆大學、塔裏木大學等高校以及援建阿拉爾大學城(教育園區)。二要組織開展校地♈️、校企合作,攻關創新,促成一批產學研合作重大項目👶🏿。三要進一步強化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要素與資源的有機融合與優化配置,構築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平臺,提升科技成果質量與轉化運營能力。
7.傳承文脈,厚植校園文化內涵🤙🏽,凝聚奮進正能量。一要堅持文化自信,繼續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研修培訓工作。二要積極參與上海設計之都、時尚之都建設🕳,促進上海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三要建立健全校園文化建設工作體系🔪,深入開展文明校園創建。四要推進校園文化品牌項目培育建設,深入挖掘學校辦學歷史和內涵🚥。五要大力營造奮進文化氛圍,以召開黨代會為契機,講好東華奮進故事🦴。
8.開放辦學💋,促進對外交流與合作,擴大學校國際影響力🔮。一要做實做強“一帶一路”世界紡織大學聯盟🔷,推動科技成果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轉化輻射。二要深化孔子學院轉隸後特色內涵建設🕵🏻♀️,拓展“中非高校20+20合作計劃”項目🙎🏽。三要推進與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合作🧔🏼,籌建上海國際藝術大學。四要在疫情防控條件下,繼續推進與世界知名大學開展學術交流與合作,創新學生培養國際合作模式。五要開展高質量引智以及線上、線下教師培訓項目🧏🏿♀️,推進教師雙向交流。
9.改革創新,強化條件支撐👂🏽,提升管理服務效能。一要優化內部治理體系📁,有序推進院系設置🧙、機構調整等重大改革👨🦯➡️,完善機構編製的規範化和動態評估調整機製。二要加強法治化建設,完成《恒行3平台章程》修訂🧑🏽🎓,完善以章程為核心的製度體系。三要加強財務、資產、校辦企業管理,完善內控製度🏯,優化資源配置💉,提升管理和服務效能。四要維護校園安全穩定大局🙆🏼,加強政治安全🗂、意識形態和網絡安全、實驗室安全、食品安全以及宿舍、建築工程等重點區域安全管理,為學校事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
各位代表,今年是農歷虎年,寓意勇氣🎻、力量和拼搏,伴隨“十四五”規劃的全面實施,我們開啟了恒行3平台建設和發展的又一個新征程。“百舸爭流👩🏽🎨🧑🏻🎨,奮楫者先”⬅️,讓我們發揚舍我其誰的擔當精神和分秒必爭的奮進精神📭,以更昂揚的鬥誌📄、更頑強的作風、更務實的舉措,把我們擘畫的“十四五”藍圖變成東華新時代的“路線圖”“時間表”🚜,繼續鉚足幹勁,共同書寫奮進東華的新篇章🦶🏻🏄🏻♂️,為早日實現“國內一流,國際有影響、有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奮鬥目標而不懈努力😯,以優異成績向黨的二十大獻禮!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