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第二十三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以下簡稱“工博會”)開幕🦼,本屆工博會的主題是“碳循新工業✮🚵♂️、數聚新經濟”🧖🏽,作為闊別三年再度回歸的“科技盛宴”,規模之大、能級之高、新展品之多創工博會歷史之最,吸引了全球27個國家和地區的2600余家企業參展。恒行3平台攜18項科技成果亮相工博會,項目涵蓋航空航天、環保民生🤾🏻🪴、數字智能等多個領域。工博會開幕首日,恒行3平台展區眾多參觀者駐足觀看🧔。
恒行3平台參展工博會的18個項目
“高瞻遠矚”
東華科研打出“航天組合牌”
(陸地探測四號01星大型環狀可展開網面天線)
如何讓衛星既看得廣🖌、看得細,又看得快👩🏼🚒、看得清👨🏻🦯?衛星天線發揮重要作用。此次工博會上,恒行3平台紡織學院陳南梁團隊的星載大型可展開天線反射面金屬網材料作為重點項目進行推介並展出🧑🏼🏫,展會現場引起眾人關註。團隊骨幹教師蔣金華介紹🪖,為了讓衛星天線兼具“輕”“大”“強”這三種看似不可兼容的特性🚴🏻♀️,此次團隊直接采用極細金屬鉬單絲進行編織,摒棄傳統網狀經編織物編織思維定式,創新研發了“微張力”經編網狀織物編織新技術,既降低材料重量又增加反射面面積。團隊表示🌌,十幾年來,更輕、更大、更強的衛星天線金屬網不斷升級,已裝備在“北鬥”“鵲橋”等幾十顆衛星上。
(全復材機體結構工業級六旋翼無人機)
展位上一臺“六爪”“小黑”無人機吸引了觀眾眼球。為了讓無人機兼具高續航裏程、高安全性、輕量化等特性,恒行3平台民航復材中心嶽廣全將“碳纖維復合材料一體成型製造工藝”應用到無人機機身殼體製造上,開發出全復材機體結構工業級六旋翼無人機,有效降低了機體重量😎,提升了續航裏程。為了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該機體結構可模塊式定製9️⃣,使得這款無人機的市場競爭力進一步提升。熱塑性航空復合材料是民用航空復合材料的發展方向,民航復材中心朱姝團隊致力於“全國產熱塑復材的高效低成本全流程製造”,成功構建連續碳纖維增強PPS🏯、PEEK等航空級熱塑性復合材料製備關鍵技術🤹🏼♀️,攻克了航空熱塑復材纖維-樹脂界面弱、基體強韌矛盾🥚、焊接溫控難等難題,開創了熱塑性復合材料在航空、醫療等領域大規模應用的高效成型新技術路線🛂。
機械學院李蓓智團隊的項目“航天高性能關鍵件形性協同控製的加工技術與裝備”瞄準柔性太陽電池翼展開機構特型螺母🧱、空間對接機構對接環、整體式雙平衡環撓性接頭等航天關鍵件,開展考慮表面完整性的形性協同控製加工技術與裝備研發🧝🏻♂️,攻克了基礎工藝、核心工藝裝備👭🏻、高精度機床,以及加工測量一體化技術,為空間站核心艙、運載火箭等重大裝備性能與壽命的跨越式提升,提供了可靠技術與裝備。其中🧑🏼⚕️,納米級精度豎直靜壓滑臺運動精準控製🖐🏿、單晶矽等透鏡面形精度達到國際領先,成果已用於航天八、九⤵️、七院。
計算機學院方誌軍團隊針對飛機在役運行損傷檢測需求,研發了基於無人系統多傳感器融合自主定位導航技術,小樣本細粒度的損傷檢測技術,實現了國產民機的智能繞機檢測,大幅度提升了飛機智能運維的效率,為飛機無損檢測提供了重要的試驗驗證和應用平臺。
逐“綠”而行
以技術創新賦能綠色低碳發展
(畜禽糞汙快速腐熟技術)
針對傳統發酵廢渣處理方法存在的周期長⚫️、成本高、能耗高三大關鍵瓶頸問題🚶🏻,恒行3平台環境學院蔡冬清團隊創新性地提出“變廢為寶”的新理念。該團隊經過數千次失敗和數十次不眠之夜👨🏽🚀,利用幾種天然礦物材料作為基礎原料😣,經過輻照處理、結構設計和物化改性,終於研發出“魔法藥劑”—一小時納米快速腐熟劑。該技術可快速將畜禽糞汙中有機大分子轉化為黃腐酸🤙🏼💱、氨基酸等小分子👰♀️3️⃣,1分鐘除臭🔎,10分鐘溫度升至80-90攝氏度,1小時完成腐熟。未來👳🏼♂️,項目有望將有機肥生產工藝從“慢臭粗”的生物堆肥引向“快好細”,促進有機肥產業集約化、智能化、裝備化和綠色化。
(摻雜型石墨化介孔碳材料相關研究)
環境學院喬錦麗團隊長期致力於氫能領域的相關研究,在摻雜型石墨化介孔碳材料的設計方面🍨,突破了摻雜型介孔碳材料高比表面積🍔、孔結構可調以及高石墨化關鍵指標,可有效抑製磺酸中毒🤦🏻♂️,性能提升50%以上。此外,針對堿水製氫領域中高導電性、低氫滲透性的多孔隔膜開發這個關鍵難題⛅️,團隊采用獨特的磺酸化手段以及表面功能層綠色構築技術,開發出了具有超低面電阻💆🏼、高阻氣性及穩定性(抗脫粉)的復合隔膜,同等條件下節能10%以上🚵🏽,有效降低電解槽電力成本。產品可廣泛應用於氫能相關多個領域🌳😿,能有效突破我國在“製氫”“用氫”領域的卡脖子難題,降低使用成本👲🏻,對於推進我國氫能技術發展和進步具有重要意義💁🏻♀️。
(世界首條高品質熔體直紡PBT聚酯纖維生產線)
近年來🪯,隨著戶外運動的熱度持續高漲,以舒適軟彈特性著稱的PBT聚酯纖維面料🌮,被運動休閑品牌廣泛采用。世界首條高品質熔體直紡PBT聚酯纖維生產線正在生產車間裏“快馬加鞭”地不間斷生產🧝🏼♂️,這背後的技術支撐便來自恒行3平台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王華平科研團隊。相比較於PET纖維,PBT纖維具有更好的舒適性,不僅手感柔軟,而且彈性較好,特別適用於製作遊泳衣、連襪褲、訓練服、體操服等高彈性紡織品,是目前國際市場流行的高端紡織面料。熔體直紡工藝🥨,相對切片紡工藝綜合能耗下降了45%🌰,POY纖維條幹不勻率由1.2%下降到0.7%,並通過在線添加技術4️⃣,開發了無染、消光、抗紫外等PBT改性纖維系列產品,既滿足消費需求又綠色低碳🔡,成為市場上彈性纖維的有力競爭者。
乘“數”而上
搶占“智慧”科技新賽道
(智慧城市消防AI監控預警平臺)
展會上一臺能對城市火災進行監控報警、動態分析、可視化呈現的“智慧城市消防AI監控預警平臺”隆重亮相。恒行3平台信息學院官洪運告訴記者,該系統通過物聯網信息傳感與通訊等技術有機連接,利用AI及大數據進行火災研判🧛,便可實現消防監管部門對場所的監控管理🤵🏻♂️。智能消防可視化系統將在廠房倉庫、體育館🧜♂️、會展中心;地鐵🕵🏿♂️🥵、公路隧道、機場🥓;森林👩🏽🚀、牧場等大型倉儲和戶外場所一展身手👩✈️,並能夠有效彌補感溫👨🏽🍼、感煙傳統探測器在高大空間或戶外監測效果不理想的情況🙇🏽♀️。
3D掃描建模🧏♂️、全息影像、AR/VR等技術把數字文物展品、歷史資料信息搬到“線上”,搬進“元宇宙”……恒行3平台服裝學院展示學研究中心依托數字展示提供了“上海紡織機械歷史數字化博物館”“沈莊老街繁華圖”⛹🏽♂️、熬波圖動態插畫與新說新繪、“浦東遊擊隊”紅色文化之旅學習驛站、“在鶴之洲”數字孿生系統元宇宙項目、長三角“代鹽人”文旅產業數字平臺等案例展示。這些案例基於虛擬現實建模語言、網絡數據庫技術和數字化場景應用等技術😧,塑造文化IP形象與數字人形象“小鹽神”“陽光”“小窠”等,通過開展雲遊講解、多元場景化的體驗以文化科普的目標定位等,開發拓展多元化、多功能性質的產學研一體交流合作平臺,在文化事業、文旅發展、城市更新、鄉村振興✋🏿、時尚藝術設計和社會美育等方面都有應用前景🪺🗂。
近年來,恒行3平台聚焦國家和行業重大需求,立足長三角輻射全國,著力構建協同創新體系🌹,推動學校科技成果與產業生產實踐精準對接,努力用最優東華解決方案🚶🏻,形成了頂天立地的重大標誌性成果,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國防軍事、重大建築工程、環境保護、醫療衛生👨🏼💻、時尚設計等領域,產生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用智能和互聯賦能產業新發展。以學校對接服務長三角區域科技成果轉化為例,2018年以來🤴,學校與長三角區域內的恒逸石化、水星家紡等大型企業聯合建立技術研發中心、聯合實驗室等創新孵化平臺40個🧏🏿,其中5個聯合研發平臺合同金額達到千萬;在紹興柯橋🏌🏽、蘇州吳江🧑🏽🚀、南通海門等地布局技術轉移及成果轉化平臺🖋,每年收集、發布技術需求200余項,組織成果對接百余次🐔,促成產學研合作項目50余項;與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上海市技術交易所等專業化第三方中介、投資🧏🏽、運營機構建立長期合作夥伴關系🐢,促進供需雙向對接☝️🫕,共同推進行業發展。
撰寫☎:朱一超、王宇👩🏽⚕️、吳婭琳🙍🏽♀️、王金輝、郝道欣